行业动态
行业动态
1991年我国凭借66年前屈辱的北极条约获得意外惊喜让各国羡慕
时间: 2025-05-16 | 发布人:行业动态

  1999年,对于中国探索自然科学领域来说,是极其不平凡的一年。正是在这一年,中国自主研发的雪龙号大型破冰船,历史上首次驶入地球最北端的北极圈内。这次由国内自然科学领域里,众多顶级科学家组成的北极科考队,对北极圈内诸多自然情况,进行了成效显著的科考研究,并且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,这对于我国自然科技来说,具有里程碑的意义。

  当国人热烈欢庆雪龙号北极科考成功时,却不知本次雪龙号进入北极圈,除了科学考察之外,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,那便是对北极圈内一块“中国属地”,进行主权宣誓活动。这对于国家来说,简直是意义非凡。这固然令国人更加振奋,但很多人心中也不免会产生疑惑。为何在雪龙号进入北极圈之前,中国会在那里有一块“属地”。而那块“中国属地”又是怎么来的呢?

  想必很多人大致都清楚,北极属于气候严寒之地,不适宜人类居住。因此,北极历来都属于无人区,而且也没有人在那块地方建立主权国家。所以,漫长的人类历史进程中,北极大部分时间都处于“无主地区”。而提起北极圈内属于中国的那块领地,还得从遥远的十六世纪说起。

  那时候,西方国家经过工业革命后,远洋技术有了长足发展。在这种情形下,西方一些探险家以及贸易商人,便开启了远洋航行,寻找新大陆的举动。在大航海的时代背景下,欧洲荷兰人,第一次发现了北极大陆。随后各国列强,纷纷去北极大陆寻找煤炭、石油、金属等矿产。跟着时间的推移,到了十七世纪,北极圈内的大陆,以及部分岛屿,纷纷被列强霸占,用来开发资源。而在北极圈里,有一处群岛,最先是被荷兰人发现,并且给其命名为:“斯瓦尔巴群岛”。

  可当时荷兰人并不知道这处群岛下面,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,因此,也并未对其进行重点保护和开采。而且更加离奇的是,发现这处群岛的荷兰探险队在回国途中,其队长不幸身亡,所以斯瓦尔巴群岛后来也成了无主之地。这为后来事情逐步发展,埋下了伏笔。

  时间一晃,二十世纪初,全球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,西方列强诸国基本卷入其中。而列强们的战火也逐步蔓延到了北极圈内。为了争夺资源,他们也是打的不可开交。第一次世界大战休战后,列强们在欧洲大陆签订了和平盟约。于是转过头来,便也打算用盟约的方式,来解决北极圈内各列强对于地盘的争夺。

  当时几个强国商议之后,决定在无主的斯瓦尔巴群岛上订立盟约,并且还把这块群岛区域划定为“无军事”区。由世界各国来共同拥有。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,正当列强在岛上商议和平盟约时,人们发现原来这处岛屿的矿产资源很丰富。于是列强们就各自打起了小算盘,准备瓜分这处岛屿。由于列强们各不相让,最后法国提出来,由世界上所有的一战获胜国,共同拥有这处岛屿的主权。在这种背景下,法国人居然想起了处在北洋政府统辖下的中国,并且还主动要求中国一同参与到那次盟约订立之中。法国为何要邀请中国参加瓜分北极斯瓦尔巴群岛的活动?这背后又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呢?

  那次在北极圈斯瓦尔巴群岛举行的盟约谈判,主要是由英、法、美、日等列强国家主导。当时碍于岛上宝贵的资源,那些列强国家互不相让,起了巨大的争执。后来各个列强国家,开始积极邀请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获胜国,来支持自己,并且参加到盟约修订的过程中。当时美国、英国等列强,为了强大联盟阵营,邀请了不少国家来支持自己。在这种局面下,法国显得势单力薄。于是,法国便想起了地处遥远东方的中国。而那时候法国提出邀请中国,给出的主要理由是一战时期,中国曾派出十几万劳工,去欧洲支援过协约国对德国的战争。

  法国的用意很明显,一方面拉来中国给法国站台,符合战胜国的硬性条件,另外,中国虽然那时候实力不强大,但毕竟是文明古国,而且还是大国,影响力也不可以小看。而且法国邀请来中国,也能极大地继续遏制打压德国。因此,法国邀请中国去参加了,对自己国家来说,也是一举多得的好事。

  1920年时,法国带着这种目的邀请中国参与斯瓦尔巴群岛的合约谈判,可是当时中国正处在北洋军阀混战时期,各位军阀大佬,在国内打的一团糟,根本无暇顾及万里之外北极圈的事情。因此,最初北洋政府拒绝了法国的邀请。但当时国际上,苏联、德国、日本、美国和英国等三十多个国家,都参与到这项合约修订中,倘若中国不参加,那法国必然达不到利用中国压制德国的目的。因此,法国开始给北洋政府施压。当时北洋政府权衡利弊后,为了不得罪法国,也就答应了一同参与斯瓦尔巴群岛条约修订。

  在北洋政府眼中,反正这也就是“出差走一趟”的事。又不用中国出兵,出钱,或者割让地盘。所以在1925年,北洋政府派出使者,前往法国巴黎,跟世界上三十几个国家,一同签订了斯瓦尔巴条约。当年这项北洋政府毫不在意的举动,却是中国那个时代里,少有为国家获得利益的举动。因为根据条约规定,凡是参与签订过,都拥有一部分斯瓦尔巴岛屿的主权,所以北洋政府那次签约举动,相当于给中国在北极圈内,争取到了一块拥有主权的领土。

  时光荏苒,随着新中国的成立,以及后来改革开放国策的实施,我国国力取得了巨大的提高,同时科考事业也迎来了蓬勃发展。在1991年时,我国的科学家们便开始了探索地球北极的活动。当年我国著名探险家高登义,应挪威某知名教授的邀请,一同前往北极考察。

  当那位挪威教授把一本“北极指南”递给高登义时,他无意中在斯瓦尔巴条约那一页内容中,发现了签约国家行列里有中国。这让高登义非常兴奋,因为根据条约规定,中国便享有斯瓦尔巴群岛的部分主权。于是高登义赶快向国家报告了这个情况,随后国家也很看重当年这项涉及主权的条约。于是1999年,国家便派出雪龙号破冰船去往北极,正式对外界宣誓中国主权。

  在北极拥有一块主权领土,对于中国来说至关重要。因此,1999年雪龙号去过斯瓦尔巴群岛之后,国家便开始着手在北极建立固定科考站的事宜。随后经过一系列外交关系处理后,中国与2001年,正式派出探险队,及科学家队伍,去往北极修建科考站。经过三年艰苦工作,2004年7月28日,中国位于北极的科考站正式建成,并且取名为“黄河站”。

  这也是中国在南极建立长城站后,第二个在冰天雪地气候恶劣地区建立的科考站。一南一北,长城和黄河两个科考站,遥相辉映,同时也代表着我国科考事业的巨大进步。

  从国家战略意义上讲,中国在北极建立黄河科考站,非常必要,而且意义重大。因为,在中国之前,世界上发达国家基本都在北极建立了科考站,而在黄河站建立之前,我国在北极的科考事业,几乎处于空白。这对于势在发展科技强国的中国来说非常不利。

  另外,黄河科考站,不仅承担着未来我们国家科技迈向更高台阶的重任,同时还向世界证明,不论距离有多么遥远,环境有多么恶劣,只要是中国的领土,国家就永远都不可能放弃。这种不惜代价捍卫国家领土的精神,也是中国始终贯彻的国家方针,时间多长都不会动摇,也不可能改变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



关注官方微信


沪ICP备09056669号-3